什麼是石頭奶?發生原因與症狀

什麼是石頭奶?發生原因與症狀

當你第一次遇到「石頭奶」時,那種乳房硬梆梆、脹到發痛的感覺,可能會讓人非常慌張。所謂的「石頭奶」,是媽媽們在哺乳或泌乳過程中,因乳汁積滯未及時排空,導致乳房脹硬如石、乳腺阻塞、甚至伴隨疼痛與不適的一種現象。這並非單純的脹奶,而是已經有「乳汁滯留過久」、「局部組織腫脹發炎」的跡象,若沒有妥善處理,輕則不適持續,重則引發乳腺炎甚至化膿感染。

「石頭奶急救」的本質,便是及時舒緩乳腺的壓力,避免事態惡化。這一階段的應對若處理得宜,通常能有效避免進一步併發症。

石頭奶與乳腺阻塞的區別

很多新手媽媽會混淆「石頭奶」與「乳腺阻塞」。簡單來說,石頭奶比較偏向整片乳房因乳汁累積而脹硬,呈現整體性腫脹、沈重、發熱感。而乳腺阻塞則較為局部,會出現明顯硬塊,按壓會有痛點感,有時甚至表皮泛紅。

兩者皆需積極處理,但石頭奶急救更應著重「整體舒緩排空」、「減少硬脹不適」、「避免惡化」,而不是僅針對單點硬塊去處理。若發現乳房整體脹硬,且哺乳後仍未改善,就要特別警覺。

為什麼產後容易出現石頭奶?

石頭奶並不是天生體質問題,而是跟哺乳行為、排乳頻率、作息習慣息息相關。產後媽媽的身體會自然分泌大量乳汁準備哺餵寶寶,但若此時寶寶吸吮力不足、媽媽排乳不當(如錯過擠奶時間、頻率太低),就容易造成乳汁積壓,逐漸形成石頭奶。

此外,新手媽媽普遍容易忽略乳房變化,誤以為脹痛只是正常現象,不及時處理,才導致局部腫脹加劇。石頭奶急救的重點,就是讓媽媽了解「排空、疏通、減壓」的重要性,並且預防重於治療。

常見誘發原因(哺乳姿勢不當、壓迫、作息不良等)

1️⃣ 哺乳姿勢錯誤:寶寶含乳不完整或吸吮角度不對,容易造成局部乳腺排不乾淨,日積月累形成乳積。

2️⃣ 穿著壓迫性衣物:過緊的內衣或側睡壓迫乳房,影響乳腺流動,形成局部硬塊或全區脹硬。

3️⃣ 作息混亂、情緒影響:壓力、熬夜、飲食油膩或飲水不足,皆會影響乳汁分泌與排出順暢度,間接提高石頭奶發生機率。

4️⃣ 乳量分泌大於需求:初乳期或回奶期容易分泌超量乳汁,但寶寶需求不足時,若未及時手擠或機擠排空,就會累積成脹痛硬塊。

總結來說,石頭奶急救,第一步就是要讓媽媽明白:這不是忍一下就過,而是乳房給你的警訊,提醒你該「排空」、「改善姿勢」、「調整作息」了。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