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吃不飽?新手媽媽必知的判斷與解決方法

為什麼寶寶會吃不飽?

許多新手媽媽在哺乳初期會擔心寶寶吃不飽,這也是常見的哺乳困難。造成寶寶吃不飽的原因很多,可能來自媽媽的奶水供應不足、哺乳方式不正確,或寶寶本身的吸吮效率不佳。若長期忽略,可能影響寶寶體重增加與發育。

如何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?

以下是一些明顯的判斷依據:
• 排尿與排便次數:新生兒每天尿布濕掉 6–8 片,表示有攝取足夠水分。
• 體重變化:出生後 2 週內應恢復到出生體重,滿月約增加500-1000公克,第1~4個月每個月約增加600公克以上。 
• 吸吮狀況:寶寶吸吮時有吞嚥聲,吃完後能滿足放鬆。
• 情緒表現:吃飽後能安穩睡覺,而不是頻繁哭鬧尋乳。

寶寶吃不飽的常見原因

層面可能原因影響解決方式
病理因素媽媽產後失血
甲狀腺問題
乳腺發炎
奶量不足1.及時就醫確認身體健康狀態
2.配合專業泌乳師建議
生理因素哺乳姿勢錯誤
含乳不完全
寶寶早產或吸吮力弱
吃不到足量乳汁1.調整哺乳姿勢,口訣「送一面大貼紙」
2.增加親餵次數,必要時使用擠乳器
3.適時尋求專業泌乳師協助
心理因素媽媽壓力大
焦慮
睡眠不足
影響泌乳激素分泌,奶水下降1.放鬆心情
2.建立支持系統
3.適時休息

遇到寶寶吃不飽該怎麼辦?

  1. 檢查姿勢與含乳:確保寶寶含到乳暈而不只是乳頭。
  2. 增加哺乳頻率:新生兒通常需每 2–3 小時哺乳一次。
  3. 保持身心放鬆:避免過度焦慮,適度運動、深呼吸都有助泌乳。
  4. 善用輔助工具:若寶寶吸吮力不足,可配合擠乳器建立奶量。
  5. 尋求專業協助:專業泌乳師能協助判斷是否為哺乳困難,並提供解決方案。

結語

「寶寶吃不飽」是許多媽媽在哺乳過程中遇到的挑戰,但不一定代表奶水不足。透過觀察寶寶的排尿、體重、情緒與吸吮狀況,再從病理、生理、心理三方面檢視原因,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式。記得,哺乳不只是營養,更是親子間的重要連結,媽媽照顧好自己,哺乳之路才能走得更安心。

返回頂端